第149章 第 149 章(1/5)

建邺是一座‘发迹’很晚的城市。

在秦汉时,这里始终没有什么存在感,甚至比不上同属南方的武昌、长沙,那些地方好歹还常常在史书上出现呢!那时,这里名为‘秣陵’,据说这是秦始皇取的名字,只因为这里有方士言‘有王气’,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镇压王气。

‘秣’是养马的饲料,‘秣陵’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养马屯,十分低贱。

故事真假先不好说,至少在秦汉时这里确实十分‘□□.丝’。真的发迹,已经是七国争雄时的事了,当时吴国大帝在建邺建都,这个小县一下成长为了当时最有名的城市之一——皇帝在,官员就在,官员及其家眷,这就是一个不小的市场了!再加上驻军、百姓,自然不愁商业不发达。

古代的都城,向来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成为大城市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到底是一座新兴城市,建邺总的来说还是底蕴不足。不像中原的大城市,往往是城高墙厚的雄城,建邺周围只有非常低矮的土墙,城门是竹篱编成。这不要说和北方大城如洛阳、邺城之类相比了,就是稍微历史悠久一些的县城,也比这强吧!

但对于建邺,似乎这也够用...毕竟当时建邺主要防备的敌人都在北方,而北方与建邺隔着长江天险,前面又有京口为屏障。若是这样都被敌人兵临城下了,那再继续负隅顽抗似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建邺城现如今依旧是七国争雄时吴国营建的规模,城周二十里,背靠玄武湖,前照秦淮河。或许未来南渡小朝廷站稳了脚跟之后会进行一些扩建,毕竟以此时大城的营建规格来说,原本的规格已经有些落后于时代了。

建邺城坐北朝南,南面为正面,有四座城门,即陵阳门、宣阳门、津阳门、清明门,其中又以宣阳门为正门,宣阳门正是贯穿整座建邺城中轴线的‘御道’南端。为了往来方便,南门外的秦淮河上隔一段便会有一座浮桥,总共有二十四座。

其中最有名的一座是正对着宣阳门的‘朱雀航’,多次出现在古诗词中,成为著名典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