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中(2/3)

一个穿着棉衣皂靴的小厮走进来,张头打量。

正在打扫药柜的伙计一瞧,对方衣着整洁,眼神灵动,背却微微佝偻着,进门前习惯性掸了掸衣角,蹭掉鞋底的浮灰,马上判断出是大户人家的家丁。

“您有什么事儿?”伙计扬起笑脸,“大过年的,大夫不在,配药的话,药方给我瞧瞧。”

小厮问:“胶丸有没有?”

伙计奇怪:“什么胶?阿胶?”

“不是,咱们主人在惠元寺得了一新药,叫什么胶丸。”小厮比划,“这么大一颗,治腹痛、泄泻极灵的,你们这儿可有?”

伙计说:“这倒是没听过,若是伤酒泄泻,配副理中汤如何?平胃散也有。”

小厮摆摆手:“主人家不耐吃苦药汁子,那胶丸无色无味,吞服就好。我家少爷不日南下,也想路上备些用,你们若没有,我去别家问问。”

伙计稀奇:“怎么,这胶丸能治肠胃,还能管肺?”

“可不是,若不然遣我到处问呢。”小厮唠嗑两句,没久留,拱拱手走了。

--

正月初六,济世堂。

大过年的,生病不吉利,许多人能熬就熬,可总有......

年节中

熬不住的。

一个满头大汗的中年男子,就在和药铺的伙计说:“张大夫呢?快随我去家里一趟,我爹昨儿咳血了,这可怎生是好?”

伙计认得他,很同情,但说:“张大夫回乡下老家去了。以前吃的药如何,再抓两副试试?”

中年男子愁眉苦脸:“还有,可刚喝下去就吐了出来,还是咳得厉害,整晚都睡不着。”

伙计没法子,只能说:“过了初八再来吧。”

这时,进来一个衣着整洁的小厮,他打探说:“我家小姐得了百日咳,想找一副药吃。”

掌柜走出来问:“有方子没有?”

“没有,药带来了。”小厮掏出纸包,展开,里面是一粒淡黄色的胶丸,“前两日吃了甚好,可惜就剩一粒,太太叫我来问问,贵店可有这药?”

掌柜拿起来瞧瞧,皱眉:“这是什么药?我未见过。”

细细闻了闻,“大蒜的味道。”

“是惠元寺的方丈舍的,说是新药,治肺病最好。”小厮问,“若没有,我上别家去问问。”

旁边的中年男子听了,立即问:“惠元寺的药?治咳嗽好使吗?”

“我虽不懂药理,但咳嗽也有各式各样的,你这样问,我怎答得上来?”小厮小心收好纸包,随口道,“你若要,就去寺里讨两颗试试。”

中年男人犹豫了。

大夫不在,开药也不知道开什么,不如去惠元寺碰碰运气,就算要不到,在山下讨些灵水回去也好。

--

正月初七,仁爱堂。

一个穿绸缎的男人走了进来,张口就是南音:“掌柜在不在?”

掌柜抬起眼皮,瞧见他的绸缎衣裳和玉佩,才略略正色:“阁下是?”

“这你不用管。”来人趾高气昂,随手掏出二两银子,“做笔买卖,给我瞧瞧这是什么药。”

二两银子不多,但也够叫一......

年节中

桌中等席面。正好年节没什么生意,掌柜闲着也是闲着,乐得挣个外快:“什么东西?”

男人掏出一个瓷瓶,从里面倒出一粒药:“你能不能辨出什么成分?”

掌柜拿起胶丸,放在阳光下瞧瞧,隐约能看见液体流动,再闻闻气味,一股大蒜独有的气息,捏捏手感,硬中带着软,竟是没见过的触感。

“能尝尝不?”他问。

男人说:“不行,这要是吞服的,咬破就没用了。”他问,“认得出都用了什么药材没有?”

掌柜沉吟:“肯定有大蒜,再多就得尝了。”

“罢了。”男人冷嗤,“三大医堂,不过如此。”

他转身就走,毫无留恋,倒是引起了掌柜的好奇心。他朝侄子使了个眼色,干活的大侄子会意,偷偷跟了上去。

男人没有留意,和小厮抱怨:“问了几家,都不知道什么药,这可怎么仿?”

“要不给惠元寺的僧人塞点钱,把方子偷出来?”小厮出坏主意,“这药治痢疾那么灵,贩到南边去,稳赚!”

“就这么办。”男人上了马车。

侄子溜了回去,朝掌柜耳语一番。

--

正月初八。

程丹若小心翼翼地搁下画笔,说:“所以,安民堂的药最全,济世堂的大夫最有名气,仁爱堂喜欢挖人,仿作别家的药?”

“全对。”谢玄英说,“济世堂的张大夫医术高明,若能得他推荐,必定事半功倍。”

程丹若瞅瞅他,倒是佩服:“这你都是从哪里打听来的?”

谢玄英说:“田南。”

她莞尔,想说什么,冷不丁脸颊上被贴住柔软。

“?”好端端的,干嘛又亲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