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 241 皇帝任务(二合一)(1/4)

    成敬还没有从伙食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紧接着民力的一句话,更是让他惊诧的无以复加!

    “官老爷,草民们在状元公手下治水,可不仅仅有肉吃,每月还有半两工饷呢。”

    “每月半两工饷?”

    成敬瞪大了眼睛,用着不可置信的语气反问了一句。

    上至先秦,徭役就没有过给钱的说法,最多就是减免下赋税。

    甚至不光不给钱,连民夫自己的伙食、衣服、工具等等都还要自备,从而导致民畏徭役如畏虎。

    着名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云末的红巾军,根源都出在徭役上,导致领头者登高一呼,底下应者云集,开启了王朝覆灭的进程。

    明朝徭役官吏良心点的包顿伙食,想要吃好的还不可能,像沉忆辰这般能有白面肉食,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结果除此之外,民力居然还能拿工钱,这真的是朝廷治水河工吗?

    可能是看到了成敬脸上的震惊神情,一名模样比较大的民夫老者,壮着胆子说道:“不瞒官老爷,小老儿活了五十多载,被朝廷征调服了接近二十次徭役,还第一次领到了工钱。”

    “人人都说状元公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如此看来就是实打实的活菩萨啊!”

    这名老者语气充满了人生感概,一辈子只在沉忆辰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父母官”。

    听着民力们的诉说,成敬有那么一瞬间,都怀疑这群人是不是沉忆辰请的托。普天之下哪有这么好的徭役待遇,沉忆辰又真能做到爱民如子吗?

    同时一道困扰朝廷重臣已久的问题,成敬在这里寻得到了答桉。

    那就是为何沉忆辰治水花费如此惊人,朝廷拨付的河工银远远不够,还把手伸向了山东地方布政司。甚至借用治水的名义,接管了山东地界的钞关、盐场。

    虽然该缴纳的关税跟盐税,沉忆辰通通如数上交没有拖欠分毫。但是朝廷大臣们都明白,关税跟盐税是朝廷油水最大的几个部门之一,利润远远不止上缴的那些。

    很多人都猜测,沉忆辰真是不贪则已,一贪起来下手比以往朝廷派出去的镇守太监还狠!

    治水需要花费多少银钱众人不知,不过收入来看,沉忆辰怕是把山东刮地三尺,赚的个盆满钵满。

    现在看来,沉忆辰如此在意银钱收入,并没有贪墨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实打实的治水花费。

    别的不说,单单这二十多万民力的工饷,每个月就是十几万两,伙食什么的还没有包括在内,河工物料那更抛除在外。

    这种挥金如土的花钱方式,怎会不缺钱?

    成敬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后续调查还发现沉忆辰花钱的地方,可远远不止河工民力工饷。

    还有着重建张秋镇的民力工饷,百万流民春耕补助,阳谷县官吏差役的双饷实发,以及整个兖州府境内万余民卫所士兵的双饷实发。

    以前朱祁镇南征麓川,北征蒙古被文官群体们认为花钱如流水,穷兵黩武导致国库空虚,是个败家子皇帝。

    现在相比较起沉忆辰的花钱方式,朱祁镇都能称得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了!

    未来要是被沉忆辰这种花钱花习惯的“官二代”掌控朝野,大明朝财政估计活不过三年……

    看完雨棚里面的一切,成敬下意识咽了咽口水,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此刻心情。沉忆辰所作所为,到底是该说勤政爱民呢,还是该说挥霍无度呢?

    “沉佥宪,我们继续沿着河堤看看吧。”

    最终成敬收起来复杂心情,还是打算继续巡视河工,不管如何花钱,至少得确保钱花在了刀刃上。

    “成公公,请。”

    沉忆辰也没有二话,黄河大堤现在用“固若金汤”形容,那肯定是夸张了。但他可以保证,加固后的黄河大堤远超历朝历代,无惧成敬任何的河工勘验。

    一行人继续冒着风雨,走在黄河大堤上。成敬看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堤坝,泥土被夯的非常结实,河浪冲刷处还有木桩跟沙袋组合的防护墙,确保河堤本体不会被侵蚀。

    同时许多险要处,土堤都被替换成为了石堤,还有着多道组合堤坝来减缓水势。

    从这些可以看出,沉忆辰并没有在花钱如流水的情况下,放松对于河堤质量的要求。“残害”两岸数百年的黄河恶龙,如今被牢牢的束缚住,再也无法肆意作恶!

    “沉佥宪,陛下曾让鸣赞官当着群臣面宣读你的奏章,引发了众大臣的怀疑,包括鄙人同样如此。”

    “今日来到了山东地界,才知道什么叫做百闻不如一见。沉佥宪确实完成了河工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成敬如果不是把这一切看在眼中,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沉忆辰不到一年时间内就能完成筑堤修坝。

    古往今来,完成治水者,皆为不世之功。

    轻则青史留名,重则万世敬仰,沉忆辰修筑的这条黄河堤坝,将被千古传颂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