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 358 深入敌营 (二合一)(2/2)

    站在沉忆辰身后的副使杨善,见到这一幕后着实有些无言以对。

    要知道这次出使目的是和谈,现在刚碰个面就动刀动枪,后面还怎么谈?

    以前常听人说,沉忆辰未出镇之前在京师肆无忌惮,连权阉王振都敢硬顶。接触后发现传言并不符实,对方态度非常客气恭谨,压根没有什么年少轻狂的影子。

    现在看来,可能那些传言还真没错,深入敌营沉忆辰真是寸步不让……

    面对这副充斥着火药味的场景,沉忆辰脸上的神情始终是云澹风轻,转而用着玩味的眼神看向太师也先。

    堂堂蒙古枭雄,用这种下马威的小把戏来试探自己,手段是不是有些过于低端了。

    “够了阿古拉,不得对明国来使无礼。”

    也先终究还是开口制止了情景继续恶化下去,同时沉忆辰也想错了,身为纵横漠北万里的草原霸主,他还真不屑于用这种小手段。

    “苍火头,把刀收起来。”

    沉忆辰也不是什么愣头青,太师也先既然给了台阶下,那就得接住这个面子。

    “沉侍郎,虽是初次见面,不过本太师对你可是神交已久。”

    也先走到了沉忆辰的面前,脸上带着一抹澹澹笑意,说实话他对于这个明国状元很感兴趣。

    毕竟土木堡那种败局,这个年轻人都能稳固局势,收拢着明国溃军安然退回怀来城,远远超乎了正常文臣的能力极限。

    “太师,认真来说,我们好像并不是第一次见面。”

    沉忆辰面带笑容的回了一句,土木堡战场上他远远看到过瓦刺大军主阵中的帅旗,相信也先同样注视过自己的“沉”字旗。

    “好像确实如此。”

    也先听明白了沉忆辰想说的意思,战场上双方已经远远对望过。

    看着太师也先如同见到老友一般,与明朝使臣相谈甚欢,脱脱不花感到了一种轻视。

    自己乃蒙古大汗,漠北万里疆土的统治者,明国使臣却选择无视与蒙古太师对话,真就没把自己这个大汗放在眼中吗?

    “明国使臣,别的话无需多言,本汗只想问一句能拿出多少银钱,把你们的太上皇给赎回去。”

    现在蒙古人基本上认清楚一个现实,那就是随着郕王朱祁玉登基,妄图叫开京师城门是一种妄想。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把手中的朱祁镇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源源不断的朝着明国索要赎金。相信以中原王朝的地大物博,买下他们太上皇的安危,应该还是舍得出这笔钱的。

    还想要钱?

    听到脱脱不花这问话,沉忆辰差点没忍住要笑出声来。

    景泰帝在下令出使和议的圣旨中,非常明确的指出,除了有一笔赏赐给也先的钱财外,我大明祖宗之法不可变,那就是“不和亲、不纳贡、不议和”。

    赏赐给也先的钱财,那是君王赏给外臣的名义,至于太上皇赎金一分没有,送不送回来你蒙古鞑虏自己看着办。

    实在要是有种,就一刀把朱祁镇给宰了呗,谁怂谁孙子!

    相比较沉忆辰的嚣张,副使杨善就不敢拿太上皇朱祁镇的性命开玩笑,只能委婉回道:“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

    脱脱不花的汉文化教育不深,与当年大元的那些皇帝没得比,但他还是听懂了杨善想要表达的意思。

    那就是两个字,没钱!

    这下引得脱脱不花勃然大怒,你们明国打着和议的名义派出使团,结果就是为了告知一声没钱,耍人是吗?

    “荒唐!占据着中原花花世界的明国,岂会连赎回你们太上皇的钱财都没有?”

    “信不信我们蒙古大军连夜京师,去紫禁城库房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银钱!”

    脱脱不花语气狂妄无比,颇有一种你既然敢不主动奉献,那我便自取的意思。

    “好啊,如今我大明京师有着是三十五万兵马守卫,后续更有靖远伯王骥率领的二十万南征军回朝,各地卫所勤王兵马更是不计其数。”

    “本官倒想要看看,区区不到二十多万的蒙古控弦之士,如何能战胜我大明百万虎贲!”

    沉忆辰毫不示弱,话语间底气十足,张狂程度更甚于脱脱不花。

    自古兵马人数都有夸大的传统,之前明英宗率领二十二万大军御驾亲征漠北,对外就是号称五十万大军。

    瓦刺方面同样如此,十几万人马也号称五十万控弦之士。

    现在沉忆辰更夸张一点,直接搬出来百万大明虎贲。

    大明不是靖康年间的赵宋,哪怕经历过土木堡一战,依然有着与蒙古对决国运之战的资本!

    “既然明国如今兵强马壮,那土木堡一战为何还会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连大明天子都落在我蒙古手中。”

    《剑来》

    听带沉忆辰的话语,太师也先语气冷漠的回了一句。

    如果单纯是脱脱不花跟沉忆辰争论钱财,亦或者太上皇朱祁镇的事情,那也先估计会抱着看戏的心态对待。

    可涉及到军国大事,也先就不能再袖手旁观,他必须要让蒙古勇士压过明军一头!

    “胜败乃兵家常事,同样是在土木堡,太师派出数万具装骑兵跟部族亲卫,又何尝能击败本官手下的大明勇士!”

    纵观大明,目前只有沉忆辰有底气说出这句话,原因就在于他并不是太师也先的手下败将,双方在战场上旗鼓相当。

    再算上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沉忆辰当初率领的驰援军,甚至骁勇程度更甚于瓦刺铁骑。

    如果有朝一日,沉忆辰能与也先在公平的环境下再战一场,鹿死谁手未可知!

    “好啊,那本太师倒想要看看,京师的明国守军,到底还能不能挡住我蒙古铁骑!”

    英雄惜英雄可以,太师也先是绝对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示弱,态度同样无比强硬的回应着沉忆辰言语,一瞬间让汗帐内的气氛凝重万分。

    见到这种局面,副使杨善感到头脑有些发昏,沉忆辰这到底是出使蒙军营地拜见太上皇和议的,还是唯恐天下不乱,过来挑衅对方的?

    太上皇救不回京师也就罢了,这样下去怕是连自己等人,能不能活着回到京师都成问题。

    杨善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他只能硬着头皮缓和道:“太师勿要动怒,吾等这次是带着诚意过来和谈的,如果今日能归还上皇,和好如故,两国俱乐,不亦美乎?”

    听到杨善的话语,太师也先逐渐冷静了下来,提出和谈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跟沉忆辰争个高下,而是利用太上皇朱祁镇去扰乱明国军心,顺带拖延蒙古大军转移到时间。

    现在就谈崩了,那么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是提前放明国使团回去,另外一条就是把沉忆辰斩杀于此!

    就目前局势而言,两条都不符合也先的计谋跟利益,于是他点了点道:“杨副使所言有理,本太师同样带着两国交好的诚意,邀约明国遣使过来和谈。”

    “既然说到这里,那还请明国使臣,先去拜见上皇吧。”

    说罢,也先意味深长的看了沉忆辰一眼。

    他虽然身处关外,但对于京师的动向可谓了然于心。这对昔日君臣,一个下旨定义对方为“判臣”,另一个同样背主求荣,跳出来拥立新君继位。

    他们两人再度相见,相信一定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