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 588 午门献俘 (二合一)(2/3)

    沉忆辰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之中,康慨激昂的说出了这句话,然后顺势跪倒在地向明良帝庆功。

    一时间奉天大殿内安静异常,这倒不是说众大臣面对麓川大捷毫无心理波动,相反是此事太过于突然,从而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有些不敢置信麓川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沉寂许久过后,才有人反应过来,顺势跪倒恭贺道:“平定麓川,献俘京师,吾皇圣明!”

    “恭喜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五载平定麓川,彰显我大明国运昌隆,必能千秋万代!”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明军威武!”

    各种高呼庆贺声音不绝于耳,哪怕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怎么回事,哪怕许多官员并不赞同沉忆辰好战动武,他们依旧发自内心的为大明胜利而激动,而振奋,而自豪!

    这便是一个处于中兴时期的王朝,应该有的景象。

    望着殿内一片沸腾激昂的场景,明良帝朱见清有些不知所措。

    以他的年纪,还不能理解十五载麓川战役结束意味着什么,不过他依稀能明白举办献俘大典,预示着国家强盛打了大胜仗,皇帝应该慰问嘉奖有功将士。

    另外这是先生请求自己移驾午门,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已经让明良帝朱见清对于沉忆辰,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信任,隐约有了超过曹吉祥的迹象。

    于是乎他点了点头道:“朕听先生的话,移驾午门观礼献俘。”

    得到了皇帝都确定,满朝文武这时候从震惊跟庆贺中逐渐清醒过来,特别是礼部、兵部、鸿胪寺的官员,立马慌乱成了一团。

    要知道献俘礼是一项相当庄重的大典,特别是由皇帝亲临主持,更代表着整个帝国皇朝的威严,需要有着相当繁琐缜密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盛大的礼乐倚仗进行,哪会举办的如此匆忙。

    还好这个时候礼部尚书胡濙站了出来,身为六朝老臣他操办过无数次国家大典,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只见他有条不紊的号令部下官员,快速进行着前期工作,为皇帝移驾做好准备。33

    相比较礼部、鸿胪寺等部门官员都慌张忙碌,在场其他官员心中慢慢浮现出来了更多的疑问。

    “诸位,咱们不是朝会讨论西征事宜吗,为何现在演变成为了献俘大典?”

    “贼酋授首这么大一件事情,靖远伯居然没有上报朝廷,直接就抵达午门献俘了?”

    “对啊,朝廷差不多半年没有收到麓川军情,众同僚还以为陷入焦灼战事之中,结果真是出人意料!”

    面对众人的讨论,只见这时候阁臣王一宁面露苦笑道:“这便是沉宫保的手段啊,你们看现在文武百官关注点,全部放在了午门献俘上面,有谁还在继续反对西征?”

    不仅仅是王一宁苦笑,同为阁臣的杨鸿泽脸上表情也十分复杂,原因就在于整个内阁早在朝会举办之前,就得知了沉忆辰谋划着一场午门献俘大典,这也是为何西征提案会在内阁通过的原因。

    虽然整个文官集团颓势尽显,但杨鸿泽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屈服谄媚于沉忆辰,如果给不出足够信服的理由,他无论如何在内阁会议中,都不会同意沉忆辰的西征提案。

    很不巧的是,杨鸿泽被沉忆辰给说服了,其中有一点理由就是南征麓川战事的结束,让大明帝国有了余力西进收复故土。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打动杨鸿泽的是沉忆辰三面合围鞑虏的宏伟谋划。他仿佛看到了一个鼎盛王朝的诞生,看到了汉唐荣耀的复现,看到了汉家儿郎的巅峰武德。

    这一幅幅画面让人心驰神往,有着无法抵御的诱惑跟魅力,超越了理念、阵营跟个人恩怨。

    有生之年若是能见证大明铁骑封狼居胥,此生无悔矣!

    王一宁的话语让在场众大臣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沉忆辰布好的局,只是没几个人萌生出被欺骗后的恼羞成怒,更无人站出来指责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