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教学(2/4)

至于那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加工厂,则是帮市府那边分担任务。

那还是一家国字号的老厂子,原本是某企业的第三产业,但一直经营不善,后来也转了两次手,但都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困难,现在真撑不下去了。

可市府那边不愿意看着这厂子彻底消失,因为这厂子里还有不少老员工的退休金要支付,厂子倒闭,这资金压力可就全转到地方上了,要是厂子继续开下去,地方财政就能轻松一些。

嗯,就是这么直接。

类似的项目,还有好几个。

不过徐杨就挑了一个,意思意思就够了。

当然,这厂子要是好好做,未必不能起死回生。

只是具体怎么做,还得慢慢考虑,毕竟他重生前对这个行业也不了解,甚至还不知道这家厂子到底能生产些什么东西,只知道小食品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再过十年,将只会有大品牌生存下来,这种没什么名气规模也不大还没有招牌产品的小厂子,将会被淘汰。

反正挺难做的。

实在救不了,只能改行,反正只要承担一部分费用支出,就算完成任务,就当是多养了几个闲人。

他还养得起。

好在他不用做具体工作,到现场看看瞅瞅了解下情况后就能扔给陶蕊杨了。

嗯,这些都是实体企业,肯定要并入中胜实业。

尤其是蔬菜种植基地,跟陶蕊杨现在做的没什么差别,无非是换了个地方而已,可以无缝衔接。

而且,潞州府这块的政策和其他支持,可比龙城那块强多了。

毕竟,他在潞州府算是自己人,在龙城,则是标准的外来户。

同样,在潞州府,他无论如何也算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影响力不小;但在龙城,他真就是一无名小卒,现在的龙城真的挺牛,他这么点资产扔龙城,连个响儿都听不到。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潞州府这边的蔬菜种植基地将会比龙城那边的发展更好。

不说其他,仅仅是占地面积就差了许多。

龙城那边也就几万亩的样子,但这边一开口就是二十万亩,虽然地形不够平整,需要自己修整,但这种一次性投入终生受益的成本,再高也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啊,徐杨这次算是感受到了潞州府这边给出的诚意。

确实是诚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