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教学(3/4)

不然的话,这么大的项目,不可能这么轻飘飘的落在他手上。

说不定,这是市府这块为了把他留在潞州府而做出的试探和让步,免得他出去之后把家乡忘了。

……

徐杨选定三个项目,这只是初步意向。

具体的交接工作还很繁琐,尤其是涉及到资产评估、选址立项、安全、环境等因素也要一点点过一遍,要是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新问题,该扯皮还是要扯皮的。

徐杨这个大老板可以随手一划选定三个项目。

但下边人做事儿的时候用,却一定要在商言商,不能乱来。

因为在徐杨这儿,各个部门或相关事务的负责人都是要负责的,谁手里出了问题就找谁承担责任,一点也不含糊。

再加上徐杨现在钱不趁手,所以,这三个项目现在也就是提前占个坑,最早也要在半年之后才能走上正轨。

所以连意向合同都没签,跟招商办的人口头商定之后,就带着李玲玲离开这里,全程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出门后,李玲玲诧异的瞪大眼睛:“这就行了?”

“不然呢?”

“不需要考察啊研究啊或者扯皮啊?”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也都是下边人的事情,我只需要知道这些个产业有没有发展前景就够了,”徐杨当起了老师:“你也一样,当老板之后,一定要学会放权,要是你把所有工作都做了,下边人做什么?而且没有谁是全知全能的,具体事务,咱们一定不如那些个天天做事儿的普通员工,所以,懂了吧?”

“放权,懂了,意思就是当老板的只需要掌控大方向呗,多简单。”

“也得适当的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因为如果你不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只会让员工小瞧你,甚至会让一些员工产生一种没了他们,公司就会倒闭的心态,进而会滋生出更多的麻烦和混乱。”

这也是徐杨自个儿在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中积攒下来的心得体会,热腾腾的刚出炉,绝对好使。

而且这也是几乎所有企业家不会公开说出来的内容。

别看那些知名企业家们一个个出书立传,但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鸡汤,少部分干货也只是行业秘闻之类,几乎没有他们在管理方面的真实行为和想法。

俩原因,敝帚自珍和粉饰太平。

在企业的管理中,真实状态是很残忍的,对待犯错的员工,说开除就开除,说追责就追责,在企业家眼里,员工也只是生产资料中的一部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就是一台台人形机器。

没错,这就是真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