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演练(2/3)

俞大猷重新站直身体,想想又问道。

“红夷大炮更长,装填更占空间。”

邓子龙比划了下长度后,才继续说道:“如果鸟船换上红夷大炮的话,所载火器怕是要减半。

现在鸟船船头船尾各置红夷大炮一门,船身布置发熕二十门,全船共二十二门。

若是全部换装红夷大炮,船身怕只能放下八到十门炮,多了怕是摆不开,装填困难。”

因为是前装炮,所以装填时火炮是要拖回船体内进行装填,而不是放在跑位上进行。

所以一但开始装填,十门火炮拉进船体,还要腾出空间给炮手,船舱就显得狭窄拥挤。

这时期的炮船讲究的不止是炮击精度,更是装填速度,还有很重要的射程。

什么发射速度快的佛朗机炮会被放弃,只是在船甲板上放置几门,用来阻挡敌人登船使用,可不就是因为射程太近,直接被加农炮,或者说这个时期的红夷大炮给取代了。

当然,这次改装的鸟船全船只装载二十多门火炮,相比此时西式战舰那是真的没法比,也只是接近此时在东亚海面上活动的西式武装商船一个级别。

这些武装商船搭载的火炮,也就是二三十门,而西方标准战船上,标配都在五十门以上,甚至出现载炮百门,三四层甲板的盖伦船。

而在十余年后,欧洲出现的大型盖伦船,更是风帆时代的最巅峰杰作,排水量高达两千吨,几乎是明军这种鸟船的十倍,船体七层甲板,搭载各式火炮上百门。

可以想象,七八十门火炮向一个方向同时开火,这种战舰的齐射威力有多大。

当然,西式战船上搭载的火炮并非一种型号,往往是四五种火炮,所以侧舷齐射也并非是一个方向所有火炮一起开火。

盖伦型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时代结束之前一直是军舰,包括战列舰的设计标准。

其中,对适航性与火力的要求是压倒一切的条件,以便在战斗时抢占有利阵位,发挥优势火力。

几十年后,也就是17世纪,英荷战争中的主力帆舰均为清一色的低舷、横帆、两舷装备加农火炮的盖伦船,多艘这样的舰只排成一个长列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这也是“战列舰”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

“通知下去,补给完成,船队马上出海,目标北港。”

俞大猷下令道。

停在码头上看船肯定是不行的,得拉出去在海上进行一番测试,让十艘鸟船进行数轮炮击测试,以确定可行性。

“遵令。”

邓子龙立马躬身道。

随即他就扭头,对着身后的将官下令,让他们督促水兵尽快完成补给的搬运。

随着所有物资搬运到船上,一阵炮响,百余条战船缆绳被揭开,随着船桨划动,一条接一条的战船驶离码头,向着杭州湾驶去。

出了杭州湾,船队立即南下,向着东番岛北面的北港前进。

“满帆,试试这船的速度。”

这次,俞大猷并没有回到他钟爱的座船,大福船上,而是直接呆在鸟船上,他要亲眼看看这种新式鸟船的速度,看看十余门火炮发射时的威力。

随着硬帆挂起,鸟船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快就超过了周围其他战船。

“不错,速度还是这么快。”

虽然没有速度表,可是常年呆在海上,对船速有着非常强的敏感,俞大猷还是感觉到这船的速度丝毫不比过去那种十来米长的鸟船慢多少。

随着进入航道,船撸轻摇,整条船向左侧略微切斜,完美进行一次右转弯,航向已经对准了北港的大致位置。

南洋水师现在开发东番岛还处于初级阶段,打的旗号也是剿倭,不过却在东番岛北面找到适合良港建立了北港,又在南部建造了新港。

环岛航行时发现林凤海盗集团巢穴,一番围剿过后,发现此处也是一个优良的海港,于是在魍港也建立了一个基地。

魍港位于东番岛东南部,接近东番岛中间位置,三个军港的建立,倒是完美了。

只是可惜,东番岛东面多山,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建立军营,否则四面都有军港,建立营寨,整个东番岛的防御也就完善起来了。

虽然如此,但东面的山地其实也是有利于防御,至少不适合其他船队靠岸,大规模人员登陆。

水师只要定时派出船队绕岛巡逻,东番岛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