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朕不能死_第80章(1/2)

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甚至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但在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所以青帮在这几年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更不必提再加上太平天国作乱,青帮由极盛时期的一百二十八帮半(其中半帮为香火船),减少至六帮:江淮泗、兴武泗、兴武六、嘉白、嘉海卫、杭三。各帮以三角或长方形旗帜做标志。生意也是每况愈下。

这时候,青帮只要不是真想让组织倒闭的,肯定要另求出路了。如今青帮的掌门潘仁便是在这样的情况找到了李鸿章。看到此,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么一个地下组织怎么会有权求见朝廷的二品封疆大员呢?

说道此,不得不提一下漕运这个东西。漕运虽然实际的操纵者乃是青帮,但是大清为了管理,曾是设立过官职的,即漕运总督,其官邸设立在江苏淮安。不过若如今因为太平天国占领了江南的原因,这一职位已经荒废多年了。自古漕运就是与官家勾结良多,青帮帮助难免就具有了许多特权。

李鸿章是知道青帮的厉害之处的。这个帮派盘踞在江南以及京杭大运河沿线上百年,早与各地的富豪商甲形成了一条无形的利益链,便是在最危难的太平天国时期,这个帮派依旧存活了下来,没有被打倒,可见其厉害。

“快请进来。”李鸿章在脑子里过了过青帮的背景,然后就唤人去请潘仁过来。李鸿章接见潘仁的时候是在他在上海的官邸。他当下为了更好处理与盘踞在上海的列强的关系,申请在上海设立了“总理事物衙门上海分部”,这还是载淳刚刚准许的。

潘仁得了接见,理了理衣衫便走了进去。却说潘仁此人虽是地下组织出生,但是一身打扮看上去却很有书卷气,青色的长衫,腰挂一折扇,手戴一翡翠的扳指,好似书香世家出生一般,着实不凡。

“草民潘仁见过李巡抚。”潘仁行了一礼,便被李鸿章唤起身赐座,赐茶。

“久闻李大人乃是大清大功之臣,如今才来拜见,实是草民的不是。”

潘仁喝了口茶,然后又对李鸿章拱手行了一礼,乃是文人间的礼仪,更显得文质彬彬。

李鸿章看着潘仁的姿态,心下也是感叹,如此人物,谁能想到他的出身呢?

“无妨,不知潘先生此番所谓何来?”

李鸿章的这句先生说的很是客气,潘仁忙推说不敢。“乃为漕运而来。”

如今太平天国被平定有半年多了,大清已经恢复了对于东南一带的控制,自然,横跨中hua南北的河道也恢复了畅通。只是如今大清迟迟没有重新设立漕运总督一职务,潘仁也很无奈,只能求到李鸿章面前来,毕竟李鸿章乃是当下江南权势最大的官员了。

“这事朝廷也很难。”李鸿章对此倒也不藏着掖着:“朝廷如今虽已缓过劲来,但长江一线你也是知道。心有余而力不足。”

英国的军舰在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军事威胁严重,便是恢复了漕运也没用,大清肯定是不放心再把南北运粮的重任在放到河道上。况且,就太平天国作乱的那几年,大清的运粮基本转为路运,十几年的陆运经济网,说恢复漕运,阻力也是不小。

“草民也是知晓朝廷的难处,只是如今帮里上下的存亡皆系于朝廷。还望圣上仁德,能给我等兄弟一条出路。”

潘仁的话说的很是恳切,不过真的占多少,假的占多少却是不好说。青帮虽然是靠漕运发的家,但经过百年积累之后,也不至于说失了漕运差事就要马上倒闭,谁都知道,这些地下组织,见不得人的买卖也是不少呢。

李鸿章听着潘仁的话,笑了笑:“皇上自是仁德。”

李鸿章赞了一句载淳就不再说下去了,一时间倒有点冷场。潘仁对此,倒也不在意,他能走到如今的青帮总把头位置,又怎会因为这点小尴尬而退缩?

“草民此番前来,除了求问漕运一事,还有一事,求叫大人。”

“你说。”

“两江的盐商在草民来前,特求了来,问上一句,今年的票盐个怎么章程?”

票盐乃是一种形式上的盐引。乾隆年间曾爆发过震惊朝野的“两淮盐引案”,引发出诸多盐商贪污问题。后道光皇帝为了改革这些问题,改盐引为票盐。票盐制虽然保留了各种盐引的手续,如“行盐”等等旧规,但盐票可以“越界竞争”,“官督商销”,其利害之处并不是取消了盐引和引商对盐引的垄断,而是取消了行盐地界,即“引岸”(也称“赴岸”)限制,“招贩行票,在局纳课,买盐领票,直运赴岸,较商运简捷。不论资本多寡,皆可量力运行,去来自便”。。该政策实行以后,盐价“暴跌”,“楚西各岸,盐价骤贱,民众为之欢声雷动。”显见的效果是“打压盐价”,作为“庄家”的大户盐商纷纷“崩盘”。至此,票盐取代盐引成为了一直延续的办盐手段。

第88章洋务运动(十九)

李鸿章就知道潘仁此番前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好打发的。这漕运与票盐哪一件都不是小事。大清从很早开始,一半以上的用盐都是由江南一带运送,但自从太平天国占领东南之后,不可避免的,江南盐货就落入到了太平军手里。说实话,太平军虽然嚣张,但是对于这些盐商可没有像日后的gong-产-党一样,说打倒就打倒,只是要求他们都以军饷保平安,很是压榨了这些盐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