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黄歇所言,句句是真(3/3)

荆白甚至笑了出来,不无嘲讽地问道:“黄歇,所谓‘全盛时期的稷下学宫’,你真的见过吗?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吗?”

“哈哈哈哈!”

扬眉吐气!

一路上接连被震撼,荆白甚至一度感觉自己和相里疾一样,成了没见识的野蛮人……眼下,终于有了秀一波见识的机会了!

哼!这个黄歇,当着相里疾这个蠢货的面吹牛,也便罢了。

还真把我也当野蛮人了?

黄歇:“我们曲阳书院,现拥有各派学宫三十六家,现有导师共计六百七十余人,学子八千余人!”

一连串数字,甩在了荆白略有些呆滞的脸上。

学子八千人?

吹牛逼的吧?

六百七十余导师……哥们儿,你怕不是将食堂打饭的阿姨也算进来了?

荆白显然不信!

黄歇也懒得解释,抬手遥遥一指:“看!那边就是曲阳书院了!”

……

曲阳书院,是黄歇的毕生心血,更是熊午良不惜成本、大力扶持出来的得意之作。

建设、维持这座书院,甚至比曲阳侯养兵花的钱还多!

而回报,显然也是丰厚的。

这座书院,无疑是支持屈原变法的最大底气。

每年数千毕业的学子,绝大多数都是楚人——他们大多都出身于普通家庭,视曲阳侯为恩人。

这些没有派系、没有家族利益的毕业生,支撑起了楚国基层治理的重担。

有了他们兜底,屈原可以毫无顾忌地推行新法,而不用担心贵族官吏们集体撂挑子。

书院的价值,还不止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