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四章 重建菏泽(3/4)

见到董良没有说话,李鸿章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出这个头究竟对还是不对。

“嗯,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刚才我没有说清楚,我们采用定点泄洪的办法,肯定是要将当地的百姓提前撤离的。这样没有人因为洪水丧生,那么这灾害就算不了什么,在我华族这里,华族百姓的人命才是最值钱的。”

“好,元首能够爱民如子,真乃是天下百姓之幸。”骆秉章抓住时机拍马屁道。

他是广东人,只能算是湘军一系的边缘人物。而且骆秉章这个人吧,除了稳重还真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华。

董良将他叫来主要还是看在他带头投降的份儿上。

“元首,少荃所说的没错,上古以来虽然沧海桑田,但是地势的变化并不大。而且这个菏泽的位置就在考城的东边,正好是黄河拐弯南下,也是其时长决堤之处。”

没想到这个位置因为史书的一句记载就定了下来。

实在是现在时间太紧迫了,要不然董良肯定还是要继续论证一下的。

“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哪些人撤离的问题。迁移这些人究竟需要多少钱粮。”

董良刚刚说完,李鸿章就问道:“元首,这些人是否也是要迁移到海外去?”

李鸿章也跟某些满清官员一样,也在通过报纸偷偷地关注着华族的动态。

董良摇头:“这次的时间比较紧,人员数量太多,并不会全部迁移到海外,我准备将大部分人转移到辽东去,诸位不要忘了,关外可是有大把肥沃的土地。”

这东北平原在后世可是华夏的三大粮仓之一啊。

只是满清出于自己的私心,一直禁止汉人百姓自由迁移过去。

几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赞许与佩服。

这个年轻的元首做事情还真是一环套着一环啊。

其实董良没说,众人也能够想到将泄洪区的山东百姓迁移到关外去还能够巩固华族在那里的统治,绝对是一石二鸟。

“如果是现在就迁移的话,走胶东渡海,最快一个月内,移民就能到自己的新定居点,还能种上一季的粗粮,过冬的房子也来得及建好,这个冬天,官府只要再补贴一点粮食,或者是以工代赈,明年这批移民就可以在关外站住脚。”这个时候一直没讲话的胡林翼也接了一句。

董良将房间里的氛围营造的很好,让人忍不住想要插上一句。

他虽然坐在上首,但是他右胳膊肘搭在了膝盖上,用手背托着下巴,这样基本上就是平视身前的几个人。

他的随意,也让几人更加放松。

“洪泛区的百姓,有没有两百万?”

董良看向张亮基问道。

张亮基做了两年山东巡抚,各府的丁口都记在他的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