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历史的构造(下)(1/4)

虞国在土星建设了太空城,比土星更靠近地球的木星自也不例外。

或许是因为离地球更近的关系,能触及木星圈的势力也就更多,木星的政治形势也就比土星复杂太多。这体现在它的太空城有两座,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际阵营。由虞国阵营建造的太空城叫做夸父,位处于木卫二·欧罗巴的轨道附近。

现在,再把时间倒回到更早一点的二月五日。当时,第三前线还在开他们的紧急会议,决策层还在虚拟土卫二的冰盖之下观察那万古不变的水,数个天文单位以外的广阔世界中,载有火环的运输船已经加速到空前惊人的程度,行将莅临木星圈。

这个时间比预定到达的时间快了两个月。

地球上的人与人可以在一瞬间就完成一次对话。但在太空中,快速对话受限于过于广阔的空间和空间与速度的结构是不可能的。因此,纵然情报在确认的同时便从木星夸父太空城发出,但直到会议结束好一段时间后,第三前线才收到这一消息。

而这时的木星太空城已在亲眼目睹火环飞跃木星的上空。

新的情报又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才被第三前线手忙脚乱的监听员接收。这则情报非是由监测中心发出,它由张部的旧识,夸父支部委员会的刘敬文亲撰。整个一月份,他们的书信往来都没有中断过。

刘委员在短讯的末尾是那么说的:

“指导组,木星现在所在发生的现象,我无法用语言解释,只能给你们发送一段纯粹记忆和光学录像。除了录像还有记忆同享,我更希望你能亲自来夸父城看一下……”

这个要求被当时的张部否决了。因为一来一往就要徒耗许多光阴。如今的第三前线内部管理混乱,作为背负使命的指导组成员,他不敢走开。

也因此,地月系失去了介入夸父太空城情形的第一时机,直到数个月后才晓得木星圈所发生的一系列惊人的变故。

随后,张部打开了附在短讯中的拟态记忆与光学录像。

光学录像不用多说,就是摄像头或电子摄像头所能拍到的东西。

而所谓的纯粹记忆解释起来便复杂得很。它是二十二世纪人类代人技术的一个缩影,旨在利用“无人格”的“生物体代人”纯粹的感知能力来保存一系列的“纯粹记忆”。与一般的提取代人记忆不同。它原本的载体是没有入主人格的单纯代人的身体,换而言之,纯粹记忆更像是睡着的人或植物人对周身的感知。

相比起光学录像,在实际研究中,纯粹记忆没有什么优势区间,目前来看,它只被作为光学录像的补充,使得所有人都能是摄像头。

然后,他看到了在木星的上空无数的庞大的、可以看见表面细节的星星。

过了十分钟,张部阴沉着脸走进灵境网络的大街。局域网络仍然光鲜,信号太阳明晃晃地照耀着电子幽灵们飘荡的街道。幽灵站在十字路口,摩挲着自己瘦骨嶙峋的手,犹豫片刻,便有上百条被复制的讯息从这手中飞出,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一样沿着主干道与岔路,经过网络的交通与指挥而迅速地分散开来。

接着,整个网络的街道开始流光万丈,远处的高楼、近处的小道渐渐散出粒子,这些粒子是可视化的邮件信息的形式,它们是各个单位发出的回应。

除去第三前线各单位部门,他直接点名了所有赴第三前线指导组成员。指导组成员也来得最早。

“事情变得更麻烦了?”

刚从休息中醒来的副组长问他。

“录像我也发你了,你先看吧。”

大约几分钟内,第三前线决策层各方逐渐来人。

“钦差大臣,你又要我们做什么?我这里忙得脱不了身,各个方面都需要协调,刚刚才和轨道站那里……”

最先来到的是动员部主任。他抱怨到一半,就被张部堵住了嘴。

“我不是说已经进入了紧急状态了吗?他们还有不配合的道理吗?”张部严厉地说道。主任转过眼睛,看到他的身边飘着一个秒表的盘,秒表时刻在响动。主任意识到情况或许比他的理解还要严重得多。

动员部主任讪讪道:

“底层的工作复杂得很,不是那么简单的。”

张部的眼神变得更加严厉。副组长知道情况不对,走上前去,赶紧和这人打招呼,讲:

“如果你确实忙,你就先忙你的吧,你那边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也很重要。等考察完毕,我们会通知总武装部门,他们会和你说后续的指令。”

动员部主任扫过指导组一眼,果然告辞,转身消失,只遣来他的办公室秘书。

之后的来人变得乖巧很多。

最先来的乃是和动员部的兄弟单位,为总武装部办公室秘书,及下属作战部、情报部、技术部、通信部、外事局各遣副职主任或秘书。驻月太空军和近地防御太空军的司令们虽然得到了通知,但经过武装部门的协调,认可了司令们的缺席。

第二批到来的或者要比第一批更加重要,他们属于科学技术委员会。不仅是第三前线的科委会,三大前线的科委会从发射中心到十七个月球研究基础部门均调出了相关科学技术人员,共四十六人,罗也是这四十六人中的一个。特别的,科委会国际合作部,主要四个国际合作项目遣来外籍专家七人。这七个来第三前线进行太空及月球研究的外国太空专家站在同事的旁边,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第三前线领导层,目光浏览简要说明的同时,脑海体在微微发颤。

来得最晚的是航天、地理开发、卫星的指挥控制中心以及组织部、技术部、工业生产(含‘代人’设计、规划与生产)等部门,他们的人数不多,只十来个人。

几个性子急的正要询问,张部率先开口问代人规划部门道:

“都备好了吗?”

“和社稷那边已经谈妥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两百数量的人格映射。”

“那就好。”他转过头来,说道,“那么大家,直接出发吧,具体的变化,我们到点了再谈。这趟旅程的延迟大约是半小时。”

说到半个小时,来人们也都反应过来:

“我们是要去小行星带谷神星那边的社稷太空城?”

张部转过头来,斩荆截铁地说道:

“没错。”

当时按地球时间是二月五日的十一点,马上就是二月六日的凌晨,月亮凌在东半球的顶上,亚洲大陆背对阳光黑魆魆一片,老组长拉着成政书又去找李明都喝酒。李明都婉拒了他们的请求,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双眼联通的是机器人0386的视觉。地上的黑风呼呼地吹着,在汉城的车站里空无一人,只有装载货物的机器和寄宿在其中的代人们在上升与下降、进站与出站。还要好一会儿,秋阴才会到这来,乘坐列车前往楼兰。

江城正寂寂,李家老宅孤零零地立在寒风之中,秋阴用了好几天功夫才一个人把屋子里积满的灰尘,瓦上门前的白雪扫个干净。屋子又变得焕然一新,在乘车离开前,她遥遥地望了一眼那只剩下了边缘的新月,心想上面的人过得还好吗又或者是不好吗?想着想着,她洒然一笑,看向了大道边上的河滩。

分隔了江城与汉城的大水三个月前就已经枯竭了,仅存的水面上落满了天上来的霜雪。

曾与李明都、秋阴有过数面之缘的姬水自治委员会正在组织他们的新年联欢活动,姓文的电工没能见到自己代人的孩子,孤零零地在家里聆听数十年前他那个时代的音乐,偶然抬头,可以看到地平线上的光帆正在缓缓地调动它的位置。

第六号光帆一直照射到了木星的位置。

夹在木星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的便是著名的小行星带,据说是数十亿年前某颗将要形成而未能形成的大行星胚胎的残骸。其中密布着无数碎石。但碎石之间亦有大小之分,最大的那颗叫做谷神星,已够得上“矮行星”的标准。在谷神星的旁边,一百年前有一块不知名的天体,如今已被雕琢成社稷太空城的第二阶段。

离二月六号只剩下几分钟的时候,支部的委员们已在这座太空城无光的出生港里等待指导组的来访。

在他们的前方,是一排接着一排舱型的转生池。转生池里注满了浅绿色的维生液。在地球一些老人的口中,他们习惯性地把这种维生液叫做黄泉水。浸在黄泉水里的便是人工育成的“完人胎”。

在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委员长头盔上的光点闪烁了下,他说:

“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