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险象环生(2/4)

事实上,即便在光学助降设备问世之后。夜间降落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一些在夜间执行任务的飞行员甚至会患上“夜间降落恐惧综合症”。主要表现就是在降落的时候,心率升高、呼吸加快、出虚汗、感到莫名紧张,甚至会引发非官能性夜盲症等病症。

大战期间的很多飞行员情愿驾驶战机去攻击敌舰,也不愿意在夜间降落到航母上。

当然。绝大部分时候,飞行员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机会。

比如。这次参与两轮攻击的舰载机都得在夜间降落,而且留给他们的降落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一个小时之内降落到航母上,战机就会用光燃油,而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

事实早已证明,夜间在海面上迫降的危险性不亚于到航母上降落。

主要就是,飞行员无法在夜间准确判断飞行高度,而飞机上的高度表在飞行高度低于一百米的情况下就失灵了,因此飞行员只能凭感觉来猜测离海面的距离,从而控制飞机的下滑角度。如果控制不好,或者说感觉出了错,那么飞机在迫降那一刻,很有可能会因为飞行速度太快、或者是下滑角太大,而直接撞到海面上。要知道,对于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上百公里的飞机来说,海面并不是柔软的,而是非常坚硬。在猛烈撞击中,飞行员肯定会受伤,轻责破皮割肉、重则伤筋动骨。

回收舰载机的工作从七点四十五分开始,此时天空已经全黑了。

更加糟糕的是,夜空并不晴朗,根本没有与光,只是十分暗淡的星光,能见度还不到一百米。

虽然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但是顾祝同等人都没有餐厅。

每一架战机成功降落,顾祝同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而每当有战机复飞,他也会感到十分紧张。

花了足足四十分钟,四艘舰队航母才回收了第一支攻击群的全部战机。

严格说来,并不是全部,有七架战机在燃油耗光前没有能够降落到航母,只能在离航母不远的海面是和迫降。所幸的是,驾驶这七架战机的都是服役时间在一年以上,出动架次超过两千次的老手,只有一人在迫降中受了点轻伤,被操纵杆顶断了两根肋骨,另外六名飞行员都只擦破了皮,没什么大碍。

只是,紧张的降落作业还没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