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臣谋国(二)(2/2)

“太子可奏请陛下,拟一圣旨,言意将伐楚,召大将军入宫商议。大将军一但奉诏入宫,陛下便可将其控制在宫中,如此这般,一切尽在朝廷掌握!”

赵俊皱皱眉头,顺着李裕之言思虑片刻:“崔泰老奸巨猾,只恐不会奉诏而来!”

李裕抚掌笑道:“如此甚好!大将军若是不应诏而来,则是抗旨不遵,朝廷兵发长安,师出有名矣!”那双满是皱纹的手,在那张牛皮纸绘成的战略图上来回挪移:“虽说崔氏一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依老臣观之,举国上下,崔氏军马集中于三处!”

赵俊一双明亮的眼睛绽出期待的目光:“愿闻其详!”

李裕道:“其一,崔泰之弟,幽州牧崔秦!崔秦镇守幽州二十余载,屡抗柔然、鲜卑,麾下这一支幽州军马,自然是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然而,此路军马,不足为惧!”

赵俊知崔秦乃一忠臣老将,但一旦其兄崔泰有变,难保同胞兄弟不会生变。

李裕道:“崔秦几十年来忠心社稷,恪尽职守。纵使崔氏一族举族谋反,老夫担保他崔秦绝不会为之所动!何况幽州地处边陲,饱受异族涂炭之苦。光是柔然、鲜卑,扰得幽州军马自顾不暇,幽州牧崔秦又何以挥师响应大将军?朝廷只需派遣千余细作,于幽州地带来回奔波,探听消息即可!”

赵俊赞同道:“泰山所言有理,其余两处,又是何路军马?”

“其二,幽州牧崔秦之子崔掩,统率数万大军坐镇汝南!”李裕道:“幽州牧之子崔掩青年有为,颇怀韬略,且素有异心,甚得崔泰赏识!崔泰令其坐镇汝南,太子可知其意?”

赵俊道:“豫州滨临长江,与南楚国隔江相望。汝南乃豫州咽喉,崔泰令崔掩镇守汝南,实则将江北一带军权掌握在手!”

李裕呷了口热茶,脸色阴晴不定:“汝南此刻是抵御楚国的防线,若崔氏变节,汝南则是向楚人洞开的大门!”

“泰山所言甚是,自己为何未曾思及此处?”细思极恐,赵俊却越发清醒:只怕崔泰早与楚人暗中勾结,令崔掩坐镇汝南,也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倘若崔泰兵败,他可逃往汝南,顺江水而下,直往江南楚国境内。

“泰山何以教我?”赵俊双手作揖,恭敬的请教。

李裕道:“太子当速奏陛下,以御南楚为名,调遣大军驻防长江北岸。其一,可窥探楚军动向,倘若楚军有渡江之意,朝廷可防范于未然。其二,阻断崔掩与楚军联系,亦绝崔泰亡楚之路!”

赵俊品下一杯清茶,笑道:“泰山此计甚妙,吾明日奏明陛下,以御楚为名,发精兵十五万,屯于长江北岸!崔氏三路军马,泰山已说两路,这第三路,想必乃是长安崔泰!”

“正是!”李裕轻叩案几,精神抖擞:“长安驻军,是崔氏最为精锐的一支,由崔泰亲自统帅!何况长安与京师洛阳相距不远,战事若起,出长安,攻洛阳,可谓朝发夕至!”赵俊赞同道:“长安驻军确是崔氏主力所在。关键在于歼灭长安驻军,长安驻军若破,崔泰必败!”

赵俊望着窗外的暮色,道出自己忧虑所在:“崔泰如率军围攻京师,何以挡之?”

“太子过虑!”一抹狡黠的笑容在李裕脸上轻轻掠过:“崔泰若袭京师,长安军马势必倾巢而出。老臣亲率陇西军马,一举夺取长安,扼守函谷雄关。崔泰若失长安,与丧家之犬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