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2/2)

“挺好的啊,”贝伦莫名其妙,“算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了。”

“一般禁药被查出来需要多久?我记得我上次世青赛的时候,有个罗马尼亚选手被查出来我才能晋级,那次就是24小时。是不是超过24小时还没事儿就意味着没查出来?”

“现在流程就是24小时。”贝伦说,“不过奥运会不一样,就算查出来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公布,毕竟事关重大,必须得先确认了以后再开听证会,然后才能对外公布。你看昨天早晨公布的乌克兰那个选手银牌收回,她是16号比完的七项全能拿的银牌,到22号才开听证会,昨天都23号了才对外宣布。”

如果只是晚一点,那反正已经错过了颁奖仪式,倒不在意到底有多晚了,只要最终还是能查出来就好,但现在到底查没查出来啊,陈焕之心里觉得没底。

“那……司坦唑醇,就是康力龙”陈焕之流利地说出了这个昨天之前对她来说都很难念的词。此前她只在兴奋剂小课堂上见过这个词,但实在是太难记了,属于见到了认识想准确说出却很难的词汇,但今天上网查来查去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这个好查吗?”

贝伦目光奇异地看着她,他再迟钝这会儿也知道陈焕之不是嗓子疼了,“你——”

陈焕之连忙撇清,“不是我,是我怀疑别人。”

贝伦还是很疑惑,不过他依然如实回答,“虽然在禁药名单上,但是现有技术是很难检测出来的,你怀疑谁?”

“很难?”陈焕之忍不住皱起眉头,“有多难?”

贝伦沉吟了一下,“嗯……我不知道这两年仪器有多先进了,不过我在大学的时候老师说过兴奋剂检查本来就是抓漏洞的事儿,要检测的物质有几百种,你听过那个比喻吧,兴奋剂检测就好像是在一个游泳池里放一勺糖,然后盛起一杯水检测其中的糖。事实上比这更难,应该是检测这杯水中是否含有几百种不同的糖中任意一种,想要每一种都以最高精度检测那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有些残留少的药物就很难被发现,比如康力龙。除非检测的时候就冲着这种去,那就比较好查了。你知道美国的巴尔科实验室吧?”

陈焕之点点头,“知道。”

她很难不知道,这个本职是制造运动营养补剂的美国实验室,事实上制造了世界体育史上最大的兴奋剂丑闻,而其中的重灾区就是田径界。从2003年东窗事发到2007年最后一个涉事运动员承认的四年间,每一个运动员被牵涉进去,就会引起田径界的一次震动。

“那个是被不知名人士举报的,听说举报信里还附上了一支现成的试剂。”贝伦摊手,“要不是这样,WADA依然什么都查不出来。”

好吧,懂了,试剂没有,举报信还是会写的。陈焕之扭头想走,贝伦连忙抓住她,“等会儿等会儿,你到底怀疑谁?你怎么知道的?”

陈焕之镇定了一下,“我不小心听到的。等查出来你就知道我怀疑谁了,查不出来……”她无奈,“那就拉倒,也就不用知道了。”

贝伦想了想,“俄罗斯接力?”他主要是觉得要不是这种利益相关,陈焕之不像是这么积极蹚浑水的人,至于说不小心听到,他倒没怀疑。因为以兴奋剂检测的困难程度,世界上大部分的兴奋剂丑闻其实都起源于一次举报,而这个举报发生的戏剧性也远超圈外人的想象,如果陈焕之说她是在卫生间之类的地方不小心听到了些什么,那还真有可能。

陈焕之看着他不说话,贝伦松开手投降,“要不我来?”

“不用。”陈焕之这点担当还是有的。

“你是想自己写举报信?不,就算是匿名举报,你最好也别牵扯进来,万一以后泄露了那对你来说太难看了,发邮件、寄信,都不保险。”贝伦站起来在房间里绕了两圈,“你真听清了?”

陈焕之保证,“真听到了,但我不能告诉你细节。”她为了这件事儿听起来更真一点儿,补充道,“我也没看到是谁说的,只是听到。”

贝伦沉吟了一下,“这样吧,我来举报,你就当不知道这个事情,也不用匿名了,反正我就个队医,我跟上面实名反映就行,就说我不小心听到的,也没看到是谁说的,让咱们体总去推动B瓶检查好了。”

陈焕之还待提出异议,却被贝伦作势要赶出房门,“小姑娘家的别想那么多,你好好跑你的就行了。”

“对了,”开门前贝伦又补了一句,“我还会一点儿俄语,说这个比你可信点,至于你听到的是什么,我就不问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写完我好忐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是闲篇,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当时确实是技术问题查不出来的,我看报道上都写使用了2014年的新技术才能在16年重查的时候查出来。

以及为什么不让陈同学直接匿名举报,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匿名吧?如果以后爆出来,亚军举报冠军?虽然确实查出来冠军有问题,但还是觉得难看了点……

至于是不是我写的那种药,这个没查到,我写的那个是博尔特队友卡特用的药,可见是对短跑有效的,也是16年年公布,可见也是当年查不出来的那种,于是采用了它。好像是一种神经中枢兴奋剂?但我百度这个名字出来的是纺织材料染料什么的……化学真神奇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