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6章核心力量(3/5)

曹纯的心就象掉进了冰窟窿一样,冰冷冰冷的。

……

……

赵云看到曹纯用一部分人马用作阻拦,而主力则是开始急速赶往黑石林,不由得对于曹纯的评价提升了一些,其断臂之决心下得狠,下得快。

拦阻是为了再次拖延赵云的脚步,而主力急速赶向黑石林是为了或是尽快解决黑石林的问题,或是纠集残部退去……

而这样的决断,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来。

曹纯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

不愧是曹操之下最优秀骑将。

因为骑兵比步卒运动得更快,所以决策也必须更快,否则真等将领慢吞吞的下一个决定,骑兵之间的战斗可能就已经打完了。

后世中原步卒为主的王朝经常被游牧民族打崩,往往就是局部跟不上节奏。再加上封建王朝的阶级统治性质,又会让文官属性较强的王朝,对于武将的『独断专行』严防死守,稍微有一些变通,都会被监军当场斩杀,如此一来能堵住灵活多变的骑兵才怪。

赵云和张合之间,并没能联系上,却打出了一个配合的效果,这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巧合,似乎多了一份意外之喜,但实际上则是赵云作为优秀的骑兵将领,深知在什么情况下,要怎么运用骑兵才能施展出最大的力量。

看着骑兵似乎很强大,但是实际上骑兵也很脆弱。

骑兵很消耗后勤。即便是蒙古马,也不是一年四季想要打就打的。元朝和清朝的上升期军马并不多,真正战马多起来的时候反而军事实力开始下降了。元朝恨不得将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变成马场,清朝则是跑马圈地马吃人。

斐潜控制骑兵的扩张,在常山新城之中,对于兵卒的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许多内附的胡人想要加入常山军的序列都被拒绝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考核,就仅凭马背上的骑术,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骠骑骑兵的。

如此一来,一方面是保证了骠骑骑兵的精锐化,另外一方面则是增强了骠骑骑兵的荣誉感,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良好的军事制度和后勤保障上。

而这些差距,就算是曹操和曹纯再怎样的努力,也是在短时间内弥补不上。

所以,当曹纯努力的去做正确的事,却未必能得到正面的反馈。

就比如在这一场战斗之中,双方人数加起来似乎很多,但是起决定的作用的,依旧是双方的核心力量。

最核心的部分。

在这一地点上,赵云的核心更强,尤其是更稳。

赵云派遣张合侧击,是求『稳』。

赵云天生谨慎的性格,是不会允许张合这样一个可以统御兵马的『降将』,有任何不可控的风险的。即便是留守在常山大营的辛毗,身边同样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甘风作为平衡。

这倒不是说赵云不信任张合,而是减少万一张合叛变所带来的损失。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就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