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15 晋江/独家发表(3/4)

那时候,学生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或深蓝色,或灰蓝色、或深灰色的运动套装,质地马马虎虎,跟工厂里粗糙、硬挺的工作服差不多。

做工也马马虎虎的,难看得要命。

学校非常贴心地考虑到小孩子成长得快,为了多穿几年,特意都放大了Size,做得肥肥大大、松松垮垮的。

套在身上,跟米袋子似的,毫无形象可言。

眼前的中老年健身操队伍,则是一水水的白衣白裤,从视觉效果来看,倒是赏心悦目多了,也更干净利落。

害得我眼热得要命。

虽然动作没几个能做到位的,也远远谈不上整齐划一,但数百个人,此起彼伏地摆臂、抬腿,也蛮好看的。

白衣翩翩,颇有些行云流水的味道,

即使是其中那些年近不惑、四肢僵硬,摆臂踢腿跟抽筋似的大爷大妈,瞧着也是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的。

满心羡慕地看着他们,我不能想象,自己到了鬓发如霜的年纪,能不能活得像他们一样热情,一样怡然自得,对生命、对健康、对未来都充满了珍视和期许。

但是,我知道,我不会有机会活到那一天。

现在能够自由呼吸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偷来的,所以我会倍加珍惜。

每一分、每一秒,都会珍惜。

绕过庞大的健身操队伍,我转向右手边的抄手游廊。

游廊很宽敞,即使是两辆卡车在里面并排行驶,也不会显得局促。

地面,铺着大块大块的青石板,拼接得平平整整,还用混凝土细细地勾了缝。

两旁立着一根根仿真石柱,相对而立的两根柱子上,横着一模一样的柱子,像是一个个阔阔的足球门框,排成排。

门框与门框之间,都隔了两三米的距离。

可谓四面透风、视野开阔、一览无遗。

显而易见,这种建筑,装饰的作用远远大于隔离,效果倒是蛮好的。

大概是因为适合划分地盘,游廊里特别热闹。

武术学校的学生,靠边铺了两三张垫子,排着队,正热火朝天地挨个翻跟头。

旁边还有位年轻的指导老师,比手画脚、吆吆喝喝地纠正学生的动作:“……你想摔断自己的脖子吗?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后空翻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

几位京剧票友,围成一圈,咿咿呀呀地吊嗓子。

那破锣似的调门,对耳朵实在是一种摧残和折磨。

……

五六个小学生,看模样也就读四五年级,在彩排什么节目。

天真稚嫩的小脸上,是一本正经的严肃表情,实在是可爱极了。

我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笑,从他们身边匆匆而过。

走了没几步,就瞧见一位身穿白色绸缎子唐装的老爷子,坐在自备的小马扎上,微阖着眼睛,正怡然自得地拉着二胡。

我向来对这种传统民族乐器不太感冒。

不过,老爷子雪白的胡须,随着肢体的动作,在胸前一荡一荡的,很有点仙风道骨、遗世而独立的飘逸韵味。

呜呜咽咽的调子,在空旷的空间里流溢。

苍凉幽怨,似乎汇聚了人生跌宕起伏、世事无常,风云变幻的种种悲凉与无奈。

大概是心境的问题,这一瞬间,我竟然被这曲子感动了。

不管是努力健身的中老年人、练习武术的孩子们,还是拉二胡的老爷子……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快乐。

我有那么点愧疚,又有那么点难过。

明天,老爷子就不会再在这里拉二胡了吧?那些翻跟头的孩子,也会另寻它处吧?彩排的小学生们,也会换地方吧?

即使时间一天一天的溜走,记忆渐渐变得淡薄而模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