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六十五章 迟方醒悟武贞感念,早有谶语武善参破(1/2)

武贞定定地看着姐姐,不得不承认:我们······看不出来。

——即使是因有前言已然是心存疑窦,即使是当时当下,与她不错眼儿的抵膝而谈,我也还是看不出来,更别提,从前根本没有上心的时候了······

几日前,告辞了李之芃,她去找了武淑,谈起了这番感悟,才发现自己连这个素以为的“傻大姐”都不如,她还不及自我检讨,武淑却先说了句重话——她说,“蒙受大恩,未思点滴之还报”。

所以,武淑提出来让武贞自己把自己这事儿办圆融了,不要再让姐姐再多烦心了。“李家的表哥一眼即知,我们与姐姐朝夕相处,却参不破她心里的缘故,既然实在无力相助,只求不要再给她徒增烦扰了吧。”

说着低下头勾勾画画,武贞打量了一眼,见她手里批改的,赫然竟是武兴所作的文章,武贞这才承认,这个总是尖刻敏感,遇事冲动好怒的二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她自己去打听额谨的为人,和他的生意、他的家族,自己去和唐姨娘周旋辩论。

她自力不足,姐姐和姨娘为她千挑万选的香佻面对这外族人也抓瞎,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她斗胆去求长公主,请她为自己张目把关,长公主却自然而然地道:“这自有你大姐姐呢,你还小,不必自己为此事奔波。”

她跪求,说想为姐姐分忧,长公主诧异之余,这才欣慰点了点头,松口道:“我也不接触这些事,你还是去问问大嫂吧。”

于是她又回到了东苑,孙舅母是个善谈的人,再加上京中相处日久,彼此也算熟识,十分热情地拉着她说了一下午的话。

武贞不愿露怯于人前,一路硬撑着,回到了自己的屋子,才忍不住无声哭了起来。

——孙舅母说:“你善姐姐前个儿也才问我呢,怎么?怕有不详不尽之处,又指派你来亲自问过?”

那一刻,这“蒙受大恩”四个字,武贞终于有了实感。

姐姐不欠她们的、不该她们的,做到这一步,实应报答······

只是要想提其他,先要回答武善的问话,武贞毕竟下了不少功夫的,有机会表露,不免隐隐有些邀功地道:“也不能什么都指着姐姐,我和将军夫人、长公主都谈过了,征询了她们的意见,也同母亲和姨娘提了一嘴,所以我说听的说的多了呢。”

武善愣了一愣,再听她娓娓道来,心头竟有些怅然···许是自己觉得自己荒谬,武善强压下那点儿不适,追问道:“两位舅母还倒罢了,母亲也···也先不提,你跟唐姨娘也都说清楚了?唐姨娘怎么说?”

武贞本想着报喜不报忧的,奈何姐姐到底是姐姐,一语道破,完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得脸一红,低头急思对策,焦虑之下,下意识又想啃手指甲来着,想起姐姐的训斥,慌忙又把手放下了。

武善一看她这样子,自然知道答案了,然而······可怜这丫头还没搞清楚状况呢,不仅是唐姨娘,姐姐心里也不同意!

便笑了笑,执起她的手道:“这事急不得,你也要理解你姨娘,姐姐说句不中听的话,你的出身本就吃了亏了,唐姨娘她自然不愿意你再嫁商贾,其实,我本也······”

说到一半,武善忽然卡了壳,电光火石之间,不知方才哪一句无心之语触动了心弦,武善一下子忆起了当年护国寺里,四姐妹掷得的福签儿来——如今想来,竟是一一合上了!

先说,武静所得,乃第九十八签吉平遇难。

那签文中“如鸟飞入落网里,相逢能有几多时。”二句,分明是隐隐暗指前世,而四句解文,则与今生相合:

“守旧随时”,武静是唯一一个武善深觉没有一点儿不当不好之处的妹妹,武淑性急躁,武贞欠眼界,故而这两人她皆有策对,唯独对待小妹妹武静,她之所行,不就是这守旧随时,无须妄为么?

“待贵人至”,贵人也许指武善,也许指代为戳破窗户纸的孙舅母,也许指不因世俗之身份高低而使明珠蒙尘的长公主,不论是谁,皆可对应。

后两句,“若问诸般,主事定迟”,如今武静还小,教养在长公主膝下,想来假以时日,以长公主,定能教出另一个手腕玲珑的“武善”来,这正是她占了年纪小的便宜,所谓事缓则圆,也是恰恰符合。

再说武淑,她所得,是第五十一签孔明入川。

签文曰“夏日炎天日最长,人人愁热闷非常。天地也解知人意,薰风拂拂自然凉。”,头两句绘人人愁热之象——恰如上辈子武家的三个庶女,嫡母无为,纷纷愁嫁。而后两句,“天地送风”,可在武善看来,送风的并非神佛,乃是这个大妹妹,她一己出头,这才为自己,也为下头的妹妹挣得了转机。

再看解文,“进退莫疑”四字最妙!无论是前世同李夫人撕破了脸皮,还是今生为栾幼佳冲动出头,武淑都不曾犹豫。而事实证明,她错了么?若不是武老爹识人不清,她两回都以此成事,虽说她行事略有莽撞欠妥之处,但人生在世,有的时候,要的恰恰就是这进退莫疑四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